治疗原则

中医中药冬季虚寒胃痛中药内外兼治

导语

 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。冬季天气变冷时,虚寒性胃痛患者明显增多。临床以自制温胃外敷散敷于胃脘疼痛处,配合内服温胃建中汤治疗寒性胃痛患者,取得满意疗效,兹介绍如下。

一、临床表现

  病程较长,胃脘隐隐作痛,喜温喜按,得食则减,得热则舒,舌质淡红,苔白,脉虚弦或虚缓。

二、治疗方法

  外敷方:川椒、川乌、草乌、小茴香、吴茱萸、香附各10克,川芎、公丁香、川楝子、元胡各15克。诸药共研成细粉备用。用时将白酒拌药粉,共入瓦锅炒至微黄,用布包好,趁温热外敷胃脘疼痛处,敷至药凉后再放回锅内加少许白酒拌热,重复外敷患处,以不灼伤皮肤为度。如此反复应用,每天3~4次,每包药粉可连用2天。10天为一疗程。

  内服方:党参、白芍各15克,炒白术、桂枝各10克,炙甘草6克,生姜3片,大枣5枚。寒重者桂枝改为肉桂6克,并加高良姜10克;偏虚者加入炙黄芪、茯苓各15克。水煎分3次服,每日1剂。10天为一疗程。

三、典型病例

  陈某,男,64岁。初诊主诉20多年以来,反复发作胃脘疼痛,痛楚绵绵,喜温喜按,得食则减。每于饥饿、劳累或天气变冷而加剧发作,时伴形寒、口泛清水或酸水。医院行纤维胃镜检查示:1.慢性浅表性胃炎。2.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。经多方中西医治疗,疗效欠佳,故求诊。刻下:胃脘隐隐作痛,喜温喜按,恶心呕吐,时泛酸水,形寒,面色欠荣,四肢乏力,舌质淡红,苔白,脉虚弦。中医诊断为虚寒性胃痛,宜健脾温胃,散寒止痛。施以温胃外敷散5包,2天1包,炒热外敷胃脘疼痛处,每天3次,同时以温胃建中汤加减:党参、炙黄芪、茯苓各15克,炒白术、桂枝、海螵蛸、柿蒂、陈皮各10克,炙甘草6克,生姜3片,大枣5枚。水煎分3次服,每日1剂。

  二诊:自诉各症状减轻,但仍有恶心欲呕感,舌质淡红,苔白,脉细弦。上方有效,再给予温胃外敷散5包,温胃建中汤加减10剂,方法如前,以观疗效。

  三诊:药后,患者诉胃痛已逐渐消失,偶有发作,无恶心欲吐,面色转红,四肢乏力有好转,再以内服温胃健脾之剂,巩固疗效。随访1年,未再复发。

有较好的疗效。

四、体会

  临床上所见虚寒性胃痛,病程较长,大多属脾气虚,中气不足。气属阳,阳虚则阴寒内生,日久而成中焦脾胃虚寒之证。治疗上宜以温补为大法。临床运用内病外治理论,以具有温经散寒,活血理气之功效的温胃外敷散为主外敷胃脘疼痛处,可通过经络循行,活血通络,直达病所,再加以内服补虚温中之汤剂,如此内外相兼,加强健脾温胃,散寒止痛之功效,故对虚寒性胃痛有较好的疗效。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膏
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在哪家医院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hwwar.com/zlyz/6778.html